(导语)
10月20日清晨,随着发令枪响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北京,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中展开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4分3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6分08秒获得女子组国内冠军,创个人最好成绩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更成为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的盛大舞台。
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,北京马拉松今年迎来第42届,组委会在赛事服务、赛道设计、安全保障等方面全面升级: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表示:“北马不仅是竞技赛场,更是展示首都风貌的窗口,今年我们特别增设‘文化加油站’,在赛道沿线安排京剧、太极拳等表演,让跑者感受北京魅力。”
埃塞俄比亚名将莱盖塞从30公里处开始领跑,最终以2小时04分3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06秒)大幅提升,肯尼亚选手基普春巴(Kipchumba)以2小时05分11秒获亚军,中国选手杨绍辉以2小时08分07秒排名第八,成为首位闯入北马前十的国内选手。
莱盖塞赛后坦言:“今天的温度和湿度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,我的目标是明年冲击世界纪录(2小时01分09秒)。”
女子组冠军由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(Jepkosgei)以2小时19分45秒夺得,中国马拉松一姐张德顺紧随其后,以2小时26分08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(PB),并达到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,她在赛后采访中哽咽道:“感谢团队的科学训练,今天后半程的稳扎稳打是关键。”
本届赛事特设“百岁跑团”,由10位年龄总和超过100岁的跑者组成,72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22分完赛,他告诉记者:“我跑了12年北马,今年带着孙子一起参赛,马拉松精神需要代代传承。”
视障选手李岩在陪跑员协助下完成全马,他手持盲杖冲线的画面引发社交媒体热议,北京市残联负责人表示:“今年共有56名残障选手参赛,无障碍设施覆盖全程。”
北马为北京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约1.8亿元,包括酒店、餐饮、旅游等消费,赞助商安踏推出限量款跑鞋,开售1小时即售罄,赛事直播覆盖全球1.2亿观众,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。
体育学者刘波指出:“马拉松已从专业赛事发展为城市IP,带动全民健身、促进消费升级,未来需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”
2024北京马拉松在掌声与汗水中落下帷幕,这场42.195公里的征程,既是人类极限的挑战,也是城市活力的见证,正如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所言:“马拉松像一面镜子,照见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。”中国路跑赛事将在专业化与大众化之间寻找更优解,让更多人感受到“奔跑的力量”。
(全文共计1987字)
备注:本文数据及人物均为虚构,仅作示例用途,实际报道需以官方信息为准。